5G无线帧基本架构
移动通信中,数据在无线网络上是以帧(Frame)为单位进行传输的,其实就是数据传输的时间单位而已。
帧一般占用的时间很短,比如LTE一个无线帧才10ms,子帧更是仅有1ms,这样便可以实现1s内给多个用户的数据分配不同的子帧去传输数据,由于子帧切换非常快(LTE TTI=1ms)用户感觉自己是在实时传输。
-
无线帧=10(ms) -
子帧=1(ms) -
时隙=12/14个符号周期 (ms) -
符号周期=1/SCS +CP长度 (ms)

-
当NR SCS=15khz时,此时NR时隙=14个符号=1ms
-
当NR SCS=30khz时,此时NR时隙=14个符号=0.5ms
-
当NR SCS=60khz时,此时NR时隙=12/14个符号(12对应扩展CP,14对应普通CP)=0.25ms
-
当NR SCS=120khz时,此时NR时隙=14个符号=0.125ms
-
当NR SCS=240khz时,此时NR时隙=14个符号=0.0625ms


5G时隙配置
和LTE相比,NR子帧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:NR中引入了灵活时隙的概念,可以针对不同的UE进行动态调整,可以调整到符号级别。NR中Slot类型更多,支持更多的场景和业务类型。
时隙Slot基本构成:
-
Downlink,D,用于下行传输;
-
Flexible,X,可用于下行传输,上行传输以及GP(相当于LTE的特殊子帧S)
-
Uplink,U,用于上行传输
Slot类型
-
Type 1:全下行,DL-only slot,12/14个符号每个符号都用于下行
-
Type 2:全上行,UL-only slot,12/14个符号每个符号都用于上行
-
Type 3:全灵活资源,Flexible-only slot,每个符号灵活多变
-
Type 4:至少一个上行或下行符号,其余灵活配置,有多种配置,如下:
NR系统支持四级时隙配比的配置方案,依次从第一级到第四级,其中第一级和第二级采用半静态配置,在网管中配置后保持恒定,第三级和第四级可以实现动态配置也可以采用半静态配置。
第一级别:Cell-specificRRC信令半静态配置。
-
通过SIB1:UL-DL-configuration-common和UL-DL-configuration-common-Set2下发
第二级别:UE-specificRRC信令半静态配置
-
高层信令:UL-DL-configuration-dedicated中下发
第三级别:UE-groupSFI信令动态配置。在DCIformat2_0之中下发
第四级别:UE-specificDCI信令动态配置。在DCI format 0,1之中下发
配置周期为:{0.5,0.625,1,1.25,2,2.5,5,10} ms
依赖于当前NR小区的SCS,如SCS=30khz,如果以10个时隙配置则配置周期为5ms,如果10个时隙中前5个和后5个时隙配置完全一致,则可以按5时隙配置,周期为2.5ms。总结:0.625ms仅用于120kHzSCS,1.25ms用于60kHz及以上SCS;2.5ms用于30kHz及以上SCS;5ms用于15kHz及以上SCS,10ms仅用于15khz。
需要注意的是配置周期中存在奇怪的几种配置,0.5ms、1ms以及2ms。这三种采用的是8个时隙配置一次。

当前主流时隙配置
覆盖对比
协议定义C-bandSSB最大数目为8,SSB在无线帧中的时域位置已确定
协议定义一个SSB周期内的所有波束要在5ms内发完:为支持最大7~8个SSB波束,建议连续4个下行或下行为主的slot
时延对比
四种候选帧结构上下行均可以满足ITU定义的空口单向4ms指标;Case1/2/3三种帧结构E2E时延差别较小;8:2 E2E时延相对较大(增加25%)
容量对比
Case1/4下行容量能力最强,Case2/3下行容量能力差;Case2上行能力最强;Case3的GP开销最大
